• 海峡热线,欢迎您!
您现在位置:海峡热线 >> 资讯 >> 正文

架文化交流桥梁 促民族融合复兴

2023-08-28 14:47:07    来源:    阅读:-

2012年11月,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开启于国家尚未完全统一的历史背景下,作为散落在外的最后一块拼图,台湾对于民族复兴大业完整版图的构建意义重大。

1949年,随着国民党退居台湾,咫尺之隔的两岸竟成海天之遥,开始了漫长的对峙隔绝。1987年,在多方斡旋下,第一批台湾同胞经香港赴大陆探亲,重踏家乡故土的足迹标志着长达38年之久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幕徐徐拉开。到今年为止,两岸开启交流已经35个年头。35年来,两岸关系破冰消融,稳中向好,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突破。这当中,作为两岸同胞共同的基因密码,中华文化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与包容力,通过文化交流,为消弭60年分治带来的隔阂与误解、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这背后,离不开为两岸文化交流搭桥建梁的一位位“使者”,傅炯生就是其中之一。




椽笔写春秋 明月寄乡愁

傅炯生,现任江西玉宇梵宫生态农林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为《明月春秋》改编电视剧、又兼任了“江西省明月春秋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时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也为大众熟知,那就是长篇小说《明月春秋》和《庶民雜论》文集的作者。

作为一部长篇纪实性小说,《明月春秋》以洋洋洒洒40万字,讲述了赣西明月山旅台国际桂冠诗人易大德与他的同乡同学汤光瑢因政治见解不同,各跟一党分道扬镳几十年,直到晚年才重聚的故事。小说以易大德、汤光瑢两人以及背后两个家庭半个多世纪的经历为着墨点,生动展现了20世纪国、共两党间的风云变幻与分治背景下两岸人民间的情感羁绊。经傅炯生的细腻笔触,我们得以窥见两位老人用大半生的经历与思索换来的人生感悟:“海峡两岸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同胞具有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通过家、国、民族所经历的苦难岁月,易大德等人深深憾悟到“两岸一中”从来不是党政之间从属关系的争论问题,而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伟大复兴的正确途径。”

2019年,《明月春秋》交由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发行;《庶民雜论》则由中国经典文艺出版社出版。一经面世即引发关注热潮。作为“海峡两岸民间传统优秀文化交流研究”课题的重要科研成果,《明月春秋》通过文学创作的形式,为探索两岸文化交流提供了新思路,受到两岸文化界的一致好评。

“海峡两岸民间传统优秀文化交流研究”是“十三五”期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的重点研究课题,作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傅炯生正是这一课题的发起人,而江西玉宇梵宫生态农林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则是该课题的承担单位。

据傅炯生介绍,“海峡两岸民间传统优秀文化交流研究”课题除以史料为依据撰写发表了长篇小说《明月春秋》,并根据他对大陆改革开放的一些论述以及《易大德晚年的三个心愿》、《讲述一段两岸民间交流的故事》、《海峡两岸民间交流是和谐统一祖国的重要基础》等两岸间交流状态撰写了《庶民雜论》文集,对两岸交流的政治生态进行了剖析。使两岸传统文化更接近共识,为理论联系实际的两岸文化交流提供了事实依据。

《明月春秋》、《庶民雜论》对“海峡两岸民间传统优秀文化交流研究”起到了更进一步的深入推进作用,使易大德为代表的旅台同胞浓郁的乡愁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及文化交流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若将易大德先生“舍生忘死抗日,满腹乡愁破冰,追求统一办学”的这些典型事例改编成电视剧,无疑为两岸交流搭建了一座连心桥。这一点八十年代初拍摄的《庐山恋》已作了榜样。

在傅炯生看来,文化交流可以归纳为文化艺术、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三大板块,而随着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文化旅游已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新途径。他进一步解释道,综合起来看,文化艺术与文化遗产是文化的内含,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则侧重于对文化内含的应用。优秀的文化内容,能够激活两岸同胞灵魂深处相同的基因密码,激发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而文化产业、文化旅游等对于文化内容的应用,则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的长期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尤其随着两岸交流互动的逐渐深化,后者显得更为迫切与重要。这就是傅炯生先生极力推荐易大德参与创办的"中国文化大学"到大陸宜春开設"中国文化大学宜春分校"文化学科的主旨和目的。


构建文化产业 深化两岸交流

据傅炯生介绍,以《明月春秋》创作为核心,《庶民雜论》的集思广议来推动“海峡两岸民间传统优秀文化交流研究”课题的不断深入,挖掘构建起优秀的文化内容,只是打通两岸文化交流的第一步,其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用意,就是以这些优秀文化内容为基础,结合当地优势资源,打造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推进两岸文化交流向更深层迈进,而这也正是《明月春秋》主人公易大德未竟的心愿之一。也就是《庶民雜论》中所讲的“大道理”。

据《明月春秋》记载,两岸分治后,易大德乡愁郁结、不断反思,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两岸交流,全疆统一”的政治主张,并于晚年留下三个心愿:一是要为宜春化成古寺铸一口新钟,让宜春“八景之一”的“化成晚钟”重新响起;二是希望台生子女不要忘记家乡,多回家乡交往团聚;三是盼望“山林国土,地利均沾,父子昆弟,天伦攸叙”,希望能在明月山为旅台邑人建一相聚之地。

据了解,易大德的第一个心愿在其旅台邑人及大陆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已于1990年落成。后两个心愿已形成宜春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41号提案。在傅炯生等人全力推动下,落地在“明月山景区及宜春市袁州区湖岗台,傅炯生正是此项目提议筹建人之一。

这期间,由于易、汤两位老先生相继辞世、所征山地被划入明月山景区规划等原因,“山房”项目一度搁浅。但受两位老先生家国情怀的感召以及推进两岸交流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重重波折没能阻扰傅炯生继续推进这一项目的决心。经长期奔波努力,傅炯生组建了江西玉宇梵宫生态农林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并倾尽自己所有,一次性付清了湖岗台30年的租赁费,承包了汤光瑢老先生下放居住十年之久的梅花湖岗台山林土地上千亩。

湖岗台是道家与佛门胜地,地处宜春市城区至明月山景区的第一站景点,相传有数千年历史,是宜春“八景五台”名胜之一。根据傅炯生的规划,易大德先生心心念念的“明月山旅游避暑山房”群落就将落成于此。在傅炯生绘就的蓝图中,项目建成后,一可为旅台邑人回乡休闲旅游、拜祖探亲、乡情交流提供一相聚之地;二可实现旅台邑人回归故乡居住、疗养,作一服务平台;三可通过合作股权、转入出资人的产权等方式,使旅台邑人在故乡有一席之地;四可将旅台邑人爱乡爱国的诗、词、文、联名篇勒石立碑竖于景区,留传后世;五可为旅台邑人在故乡治学、经商、办厂等牵线搭桥出谋划策,搭建起旅台邑人建设家乡的通道;六可打造一个旅台邑人集居地,或组建“旅台邑人村”,通过群体效应带动更多旅台邑人踏上故土。

以上所提:《明月春秋》改编电视剧项目;《中国湖岗台旅台邑人旅游度假村》项目;串连明月山“三教”文化景点组成宜春市珍贵植物园生态旅游等三个项目。作为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见证和促进海峡两岸和谐统一的桥梁,应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列入项目计划,组织实施。并提交有关部门广向台海招商联建。落成后,有望成为两岸文化产业构建的典型案例,不断拓展丰富新时代语境下两岸文化交流的内涵与外延。

后记:

从三国东吴发现台湾到清朝正式将台湾纳入国家版图,两岸人民有着千年的历史羁绊,文化更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分不开也割不断。多年来,通过不断挖掘优秀文化内容,推动文化产业落地,傅炯生在增进两岸相互了解、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随着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加快,两岸文化交流的意义更加凸显,作为两岸文化交流事业的推动者与实践者,傅炯生将继续前行,以文化为笔墨,充分发挥其凝聚两岸同胞情感的独特作用,书写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伟大篇章!


推荐阅读:叶紫网

声明:本网转载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0